心臟疾病對人體的不同影響會導致不同的癥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影響全身供血所致癥狀:各種原因影響左心功能,均可影響全身的供血,對全身供血影響的程度不同,表現也不同,影響較小時,可表現為乏力,影響較大時,腦供血不足可出現頭暈、意識障礙,腎供血不足可引起尿少甚至無尿,消化系統供血不足可導致消化功能不良甚至消化性潰瘍相關的癥狀;外周如四肢供血不足可有手腳麻木、冰冷、出汗等。
2.影響肺循環回流左心所致癥狀:各種原因影響左心功能,均可影響肺循環回流左心,形成肺淤血,表現為呼吸困難、端坐呼吸、胸悶、氣短、咳嗽、咳痰,嚴重時痰中帶血,呈粉紅色泡沫性痰。
3.影響全身血液回流右心所致癥狀:各種原因影響右心功能,均可影響全身血液回流,形成體循環淤血,表現為水腫(位置低垂部位如雙下肢尤為明顯)、腹脹、食欲差、胸腔積液、腹腔積液。
4.影響心率、心律所致癥狀:心臟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心電活動異常)均可導致心臟節律紊亂,心率異常升高或降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心悸,如影響心功能則出現相應心功能不全表現。
5.影響心肌血供所致癥狀: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受阻及嚴重的心率或心律問題可導致心肌缺血,表現為腹部及以上至嘴以下任何部位的疼痛,疼痛性質以壓榨樣多見,程度也因人而異,加重與活動及情緒波動相關。心肌缺血也可伴心率、心律以及心功能改變,表現相應的癥狀。心肌梗死由于組織損傷,可出現發熱。
6.炎癥所致癥狀:病毒、細菌感染及風濕可導致心臟各個部位包括心包的炎癥,除了影響心功能、心率、心律導致相應癥狀,還可出現發熱。
其他諸如瓣膜病、心肌病表現為心功能不全、心率、心律失常的癥狀;心包疾病除心功能不全的癥狀以及發熱外,還可能產生與心絞痛類似的癥狀,但加重與呼吸、咳嗽相關。
心臟病的常見癥狀有心悸、胸悶、胸痛、發紺、水腫、呼吸困難等。
1.心悸,心悸是指自我感覺心臟跳動不適或者心慌感。多種原因可能引起心悸,如心室肥大,各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2.胸悶、胸痛,心絞痛典型的發作特點為活動、勞累、受寒或吸煙等之后,出現胸骨后、心前區的持續數秒或數分鐘的悶痛或刺痛,一般休息后可有所緩解。但疼痛情況較重,如壓迫性、緊縮性疼痛,偶伴灼燒感,持續不能緩解,甚至出現瀕死感的多考慮為急性心肌梗死。
3.發紺,通常發生在唇、指甲等部位,心臟疾病,如急性、慢性心力衰竭等會出現此癥狀。
4.水腫,右心衰竭常出現水腫,表現為身體低垂部位(如踝部、小腿)的對稱性、凹陷性水腫(用手按壓水腫局部皮膚后,出現凹陷,手指松開后,凹陷不能立即平復)。
5.呼吸困難,左心衰竭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最常見的是運動或者勞累之后的呼吸困難。較為嚴重者會出現平臥時呼吸困難,甚至入睡后突然因憋氣而驚醒。
注意:出現心臟不適等癥狀后,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
心臟病常見的癥狀有心慌、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等。
1.心慌:心臟病患者在早期會出現心慌、胸悶、呼吸急促等癥狀。
2.心悸:如果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跳過快或過慢時,主要表現為心悸癥狀,嚴重者會出現暈厥等癥狀。
3.頭暈:當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在不斷的減弱時,患者會出現全身乏力、頭暈、四肢濕冷、脈搏細弱等癥狀,病情嚴重患者會因為血壓下降出現意識喪失的情況。
4.呼吸困難:如患者心力衰竭,可能會出現腹脹、氣短、食欲下降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夜間出現呼吸困難、憋醒等情況。
建議患者出現上述不適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檢查結果有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