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蟲叮咬后腫包是因為蟲咬皮炎導致的,其特點為皮損處可見針尖大小的咬痕,自覺瘙癢,損傷處繼發感染可導致腫包進一步增大。
蚊蟲的唾液或毒液中含有多種抗原成分,在叮咬人后可進入人體中從而引起人體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炎癥,是機體血管系統對于各種損傷因子刺激而發生的防御性反應,在局部的表現為血管通透性增加,液體和細胞成分滲出從而導致局部腫脹。
被蚊蟲叮咬后通常可以自愈,如果癥狀明顯,可以外用止癢藥物及口服抗組胺藥物進行治療,避免過度緊張。
當出現上述癥狀時建議及時就診。
蚊蟲一咬,就出現一個很大的腫包,這是典型的蟲咬皮炎,屬于一種過敏性疾病。
蟲咬性皮炎,又稱之為丘疹性蕁麻疹,是由于蚊蟲叮咬皮膚后皮膚對蚊蟲分泌物或毒液的過敏反應,形成的一種以斑疹、丘疹以及伴有瘙癢為主要特征的皮膚疾病。
丘疹性蕁麻疹主要好發于皮膚的暴露部位,且以夏秋季節發病為主。通過局部外用一些抗過敏、止癢的藥物可以緩解癥狀,例如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等等。癥狀嚴重時可以給予一些口服抗組胺藥物治療,例如氯雷他定片。
治療蟲咬皮炎的首要措施是避免接觸蚊蟲,在選擇藥物治療時,一定要嚴格遵醫囑。
蚊子叮咬處很大、很硬,其實是遲發性變態反應,在醫學上稱為蟲咬皮炎,又可以稱為丘疹性蕁麻疹,主要與節肢類動物的叮咬有關。蚊子叮咬人體以后可以釋放毒液,刺入人體皮膚,毒液作為過敏原引起機體局部皮膚的變態反應,表現為叮咬處皮膚紅色水腫性紅斑。紅斑可以逐漸變大、變硬,紅斑中央有針尖大小的孔,是蚊子叮咬時留下,好發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皮損局部可以涂抹殺蟲止癢的藥物,如林旦乳膏、百部酊、硫磺軟膏等。也可以外涂激素類入藥膏,如糠酸莫米松。瘙癢明顯時口服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本病可以預防,要做好環境中滅蚊、滅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