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方案出來后上市公司一般會在一個月內會進行分紅,不同的上市公司,其具體分紅日期有所不同,有的可能在股票分紅方案通過后十多天就分紅了,有的可能需要一個月才能分紅,投資者應以其公告為準,投資者只要在股票登記日的收盤時還持有該股,就能享受到此次分紅,反之,則無法享受本次分紅。
不過上市公司在股票分紅之后會進行除權除息操作,也就是為了維持平衡而下調股價,使得投資者在分紅前后的總資產不變。
舉個例子:
假設某上市公司在股價為20元的時候,進行每10股派發現金5元的操作,投資者持有股票1000股,市值為20000元,則可以獲得的紅利=100×5=500元,分紅之后其股價會被下調至19.5元,總資產=持有市值+現金=19500+500=20000元,與分紅前的市值不變。
如果在股票進行分紅之后,市場行情較好的話,那么股價可能會出現上漲的走勢,那么投資者就能盈利;如果在股票分紅之后,遇到較差的市場行情,那么股價可能出現下跌走勢,投資者會產生虧損。
并且投資者在賣出分紅的股票時,會按照其持有股票的時間來繳納一定的個人所得稅,具體收稅規則如下:
持股期限在一個月以內(包含一個月),投資者所獲得的股息紅利按照2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持股期限在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包含一年),投資者所獲得的股息紅利按照1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持股期限大于一年的,投資者所獲得的股息紅利免征收個人所得稅。
這里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以上提到的持有時間是從投資者買進股票的日期開始計算,而不是分紅日。
舉個例子:
假設某投資持有股票1000股,該上市公司按照每10股派發5元的方式派發紅利,持股1個月就選擇賣出股票,那么該投資者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是:1000/10*20%=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