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黃疸是一種體征,可發生在多種疾病。黃疸表現為皮膚、鞏膜等組織黃染,有瘙癢,黃疸加深時,痰液、淚液、汗液、尿液也被黃染。
黃疸圖
【病因】
1、溶血性黃疸:分為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和后天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先天性溶血性貧血有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后天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主要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病等。
2、肝細胞性黃疸:因肝細胞受損所致的黃疸。如:病毒性肝炎、中毒、藥物引起的副作用等因素導致肝細胞受損。
3、膽汁淤積性黃疸:分為肝內膽汁淤積性黃疸和肝外膽汁淤積性黃疸。肝內膽汁淤積性黃疸主要是由于肝炎造成的毛細膽管的炎癥、毛細膽管分泌出現障礙而引起。肝外膽汁淤積黃疸主要有結石阻塞、蛔蟲性或者腫瘤的因素。
【治療】
1、溶血性黃疸:應針對溶血性疾病自身治療,清除病因、去除誘因、對癥治療。主要方法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中醫治療等。如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可選擇光照方法進行治療。
2、肝細胞性黃疸:原發性肝病的治療對于緩解肝細胞性黃疸更為重要,應在明確原發病因的基礎上進行對癥治療。
3、膽汁淤積性黃疸:有膽道狹窄或是梗阻者,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如果是膽道感染引起,應用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肝臟疾病引起,應先治療肝臟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