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的作用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祛濕止癢。
艾葉是指菊科蒿屬植物艾的葉,具有的藥用功效包括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祛濕止癢。
主要適用于胎動不安,月經不調,痛經,衄血,崩漏(月經量過多或點滴不止),吐血,便血,咯血,妊娠下血,心腹冷痛,泄瀉久痢,疥癬,痔瘡,霍亂轉筋,帶下,濕疹,癰瘍的治療。
該藥物一般可煎湯、入丸散劑,搗汁內服,也可以做成艾炷、艾條熏灸,或炒熱溫熨,或搗敷,或煎水熏洗使用。注意本品對于陰虛血熱的患者應謹慎使用。具體的用藥應遵醫囑,不可擅自用藥。
艾草的功效為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安胎。對于出血證、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具有治療作用。
1.艾草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本品辛溫可散寒溫經止血,適用于虛寒性的出血病癥,如沖任不固之崩漏下血等。
2.本品能溫通經脈、散寒除濕、止痛調經。常用于治療下焦虛寒的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及帶下清稀等癥,對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也具有治療作用。
3.艾草為安胎之要藥,常用于治療婦女妊娠期的胎動不安。
4.艾草外用可治皮膚瘙癢。
此外,艾草可用于熏灸穴位,能溫煦氣血,透達經絡,具有保健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艾草具有促進凝血、改善心血管功能、鎮咳、祛痰、平喘、抑菌、抗炎、鎮痛、利膽、鎮靜、調節免疫等多種作用。
艾草可煎服也可外用,一般溫經止血宜炒炭,其他應用時生用。
需要注意的是,艾草辛香溫燥,應避免過量或持續服用,陰虛血熱者則應忌服,最好是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