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湯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因脾失健運引起的痰濕證,常表現為咳嗽痰多、痰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滿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等。
二陳湯由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生姜、烏梅組成。方中半夏可以燥濕化痰,是君藥;橘紅既可以理氣行滯,又可以燥濕化痰,是臣藥,這兩味藥都是陳久者為佳,且沒有太燥傷陰的弊端,所以方劑以“二陳”命名。白茯苓健脾滲濕,能幫助化痰,是佐藥;生姜可以制約半夏的毒性,又可以幫助半夏化痰、止嘔;少許烏梅可以收斂肺氣,防止半夏和橘紅性質過燥傷身,是佐藥;甘草可以調和以上藥物,是佐使藥。全方結構嚴謹,標本兼顧,是治療痰濕證的基礎方。
二陳湯的不良反應目前尚不明確,二陳湯為中藥制劑,服藥期間建議清淡飲食,避免進食辛辣、油膩的食物,服藥期間有任何不適建議及時就醫。
二陳湯建議在在中醫辯證后根據藥方使用,不可擅自服藥。
二陳湯的組成是半夏15g、橘紅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生姜7片、烏梅1枚,功效是燥濕化痰(以燥濕的藥物祛除體內痰邪),理氣和中(調理脾胃之氣,使脾胃功能順暢)。
二陳湯是出自中醫經典古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濕痰證基礎方,重在治脾以消痰,燥化之中有行運之法,臨床應用廣泛。
二陳湯的組成是半夏15克g、橘紅15克g、白茯苓9克g、炙甘草4.5克g、生姜7片、烏梅1枚,以水煎服。二陳湯的主要功效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臨床上用于治療濕痰證,癥見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肢體困重(四肢無力、發沉)、惡心嘔吐、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