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痛就是痛經。
痛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就是生理性痛經,還有一種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病理性痛經。
對于生理性痛經來說,主要就是因為女性本身對于疼痛比較敏感,在月經期間子宮內膜脫落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一定的疼痛,一般可以在月經期間喝一點益母草顆粒就可以有效的改善。
對于病理性痛經來說,一般需要通過進行B超檢查明確病因,并采取對癥治療。病理性痛經有時候也是很多比較嚴重疾病的表現:一是子宮頸管狹窄,女性宮頸管狹窄會導致經血外流不暢通而產生疼痛,即出現痛經。二是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良時子宮肌肉組織和纖維組織比例失調,會導致子宮收縮不協調,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內缺血、缺氧而引起子宮肌肉痙攣收縮,從而導致痛經。三是某些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等,會影響經血外流不暢通而導致痛經。四是壓力過大,精神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對疼痛更顯得敏感。五是作息不規律,生活作息不規律,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常表現為月經不調和痛經。
一般來說月經痛指的痛經。痛經是指在月經前或者經期中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或腰痛等不適感。
痛經一般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多與神經因素、精神過度緊張、憂慮恐懼等因素有關;繼發性痛經與盆腔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腺癥、子宮肌腺瘤及盆腔炎等疾病有關。
對于原發性痛經調理的方法較多,包括注意休息,注意下腹保暖等,必要時可服用益母草沖劑或血府逐瘀口服液進行治療。若疼痛癥狀較為嚴重可加服元胡止痛片、布洛芬等藥物進行止痛。具體藥物的使用需遵醫囑。
如果繼發性痛經,則需明確其具體的病因,并醫生指導下進行相應藥物治療,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