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泡水可根據個人體質以及癥狀搭配不同的中藥使用。
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行滯通痹,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養血生津,斂瘡生肌,托毒排膿之功效。為補益脾肺氣之要藥,亦為治療氣虛水腫之要藥,重在補中益氣。
(1)平素氣虛:癥狀有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泄脫肛。用黃芪配柴胡泡水服用效果較好,補中益氣宜用蜜炙黃芪。
(2)表虛自汗:由于衛表氣虛導致的經常出汗,或動輒汗出,甚則少氣不足以息。用黃芪配白術、甘草泡水喝能夠有效緩解。
(3)氣陰兩虛:除氣虛諸證外還有陰虛癥狀,如虛熱煩倦,心悸失眠,口渴思飲,舌紅脈虛數。則選用西洋參搭配黃芪泡水服用,效果甚佳。
(4)氣虛血滯:因氣虛導致氣不行血而出現血滯或瘀血,可用黃芪搭配陳皮、紅花,補氣行血活血。
藥物使用一定要注意對癥,否則會適得其反,故以上中藥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規范使用。
黃芪跟什么泡水喝沒有最好的說法,需要根據人體不同的癥狀進行選擇。如氣血雙虛人群,可以使用黃芪配伍當歸泡水喝。
黃芪主要具有補益中氣,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等功效,是常用的補氣藥物。
如出現氣血雙虧引起的勞倦乏力、煩渴、血虛發熱等癥狀較輕者,可考慮黃芪配當歸泡水喝,黃芪可以補脾肺之氣,當歸可以養心肝之血,兩藥配伍,可以增強益氣生血的作用。
如出現氣虛脾弱所致倦怠乏力、氣短懶言等癥狀較輕者,可考慮黃芪配白術泡水喝,黃芪長于益氣補虛,白術善于健脾益氣,兩藥配伍,可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
黃芪主要對于氣虛的人群比較適合,對一些體質壯實、內熱、舌苔厚的人群不適合。且中藥泡水喝效果較弱,若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查明病因,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