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吃藥,應遵醫囑根據具體病因予以相應藥物治療。如病菌(如大腸埃希菌)感染引起寶寶出現的腹瀉,一般需要服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由于體內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可服用益生菌類藥物進行治療;同時可配合腸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粉)以保護腸道。
1.抗生素類藥物:如果寶寶被大腸埃希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感染,通常可以選用抗革蘭陰性桿菌的抗生素。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假膜性腸炎、真菌性腸炎引起的腹瀉一般可根據癥狀選用用苯唑西林鈉、萬古霉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藥物來治療。
2.益生菌制劑:通常使用雙歧桿菌、酪酸梭狀芽胞桿菌、糞鏈球菌、枯草芽胞桿菌等制劑來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的侵襲,緩解腹瀉癥狀。
3.腸粘膜保護劑:蒙脫石粉等藥物能吸附病原體,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的穩定,可增強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攻擊。
以上藥物均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藥,以免引起不良影響。嬰幼兒腹瀉,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診正規醫院,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完善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
嬰兒拉肚子常見的原因有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治療上主要有飲食治療、抗感染藥物治療(如抗生素、抗真菌藥物等)和對癥治療(如益生菌、助消化藥物)等。
1.感染性腹瀉
(1)消化道內感染
如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腹瀉。
病毒性腸炎一般對癥治療,如蒙脫石散、益生菌、補液等;細菌性腸炎可以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慶大霉素、普魯卡因、維b12顆粒等;真菌性腸炎口服抗真菌藥物,如制霉菌素片;寄生蟲引起的腹瀉可以驅蟲治療,如阿苯達唑片。
(2)消化道外感染
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等引起的腹瀉。
這時主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原發病好轉腹瀉癥狀也會逐漸消失;還常見于抗生素導致的腸道菌群紊亂,可給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等來調節腸道菌群。
2.非感染性腹瀉
如喂養不當、消化不良、過敏、環境因素等導致的腹瀉。
建議飲食上繼續母乳喂養,鼓勵進食,少量多餐;可給予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枯草二聯活菌等;給予助消化藥物,如乳酶生、酵母片等;對于脫水的患者可以給與口服補液鹽。
嬰兒拉肚子后,建議在醫生的幫助下明確診斷,然后在醫生指導下給予針對性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