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鏡檢
取皮損活動性邊緣的鱗屑或水皰壁,以10%~15%氫氧化鉀溶液作載液制片,顯微鏡下可見分隔、分支的透明菌絲或關節孢子即為陽性。新型的真菌熒光染色法有助于辨識標本中真菌菌絲及孢子,提高檢出率。
真菌培養
對提高真菌檢測的陽性率、確定致病菌、了解病原菌流行趨勢、篩選敏感抗真菌藥物均具有重要價值。常規選用沙堡弱培養基,室溫25~28℃培養2~4周。皮膚癬菌的鑒定常規采用形態學方法,必要時可選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鑒定。
手足癬可以分為水皰型、鱗屑角化型、浸漬糜爛型。
1.水皰型。手足癬水皰型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掌指間多發的小水皰,水皰較深,不易破裂,病人會有癢感,部分小水皰可融合成大皰,大皰易破裂,破裂后會留有潮紅的糜爛面,主要的治療手段包含伊曲康唑、酮康唑,具體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鱗屑角化型。手足癬鱗屑角化型主要好發于足跟、足底、手掌,主要臨床表現為病變皮膚增厚、干燥、脫屑,病情嚴重者可有皮膚出血的癥狀,患者一般無瘙癢感,但會有疼痛,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酮康唑、伊曲康唑,并外用復方苯甲酸乳膏。
3.浸漬糜爛型。手足癬浸漬糜爛型多好發于指縫,主要表現皮膚潮濕、糜爛、發白、易脫落,滲出較多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外用硼酸溶液來保護皮膚屏障,同時口服伊曲康唑來抑制真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