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貝母:川貝母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應用后,其藥物成分可以起到清熱化痰的功效,也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虛勞咳嗽、肺熱燥咳,所以可起到清肺的效果。
2、百合:百合性微寒,其中的藥物成分可以起到養陰潤肺的功效,也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對于改善陰虛燥咳、勞嗽咯血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3、麥冬:麥冬的藥物成分既可以養肺陰,也可以清肺熱,對于陰虛肺燥有熱的人群來講,遵醫囑使用后可以改善鼻咽干燥、干咳痰少等現象,還具有輔助養心陰的效果。
除了以上常見中藥外,還可以使用石斛、南沙參等藥物,在應用中藥時需注意對于藥物成分過敏的人群禁止應用,以免誘發過敏反應。
養肺的中藥有黃精、天冬、冬蟲夏草、黃芪等,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中醫概念的“肺”具有主氣司呼吸、調節全身氣機和血液運行、主持津液布散的作用,養肺宜以潤肺、補益肺氣為主。
黃精: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效,治療肺虛燥咳、脾胃氣虛、乏力、口干、食量減少、腰酸膝軟、頭發早白等。注意脾虛有痰濕、氣滯的患者不宜使用。
天冬:味甘、苦,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清肺生津,養陰潤燥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肺燥咳嗽、咳血、腰酸膝軟、骨蒸潮熱(一陣一陣地發熱,感覺熱自骨內向外透發而來)、口干口渴、便秘等。注意外感風寒、痰濕咳嗽的患者不宜使用。
冬蟲夏草:味甘,性平,歸肺經和腎經,可以補腎益肺,止血化痰,治療久咳、氣喘等肺氣虛證,也可治療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腎虛證。有表邪(邪氣在肌表)者不宜使用。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作用,治療肺氣虛弱、咳嗽聲低、食少、腹瀉、乏力等。同時還可鞏固腠理(毛孔),治療表虛自汗(由于肌表虛弱頻繁自然出汗)。有表邪、積滯、陰虛火旺(體內陰精虧損,出現虛火亢盛)等時不宜使用。
養肺的中藥較多,且功效各異,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