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顏色為黑褐色,發生在月經周期最后幾天則為正常情況,如果表現為經量減少,需要進一步檢查。
月經是指伴隨卵巢周期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月經血呈暗紅色,除血液外,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來自子宮內膜的大量纖維蛋白溶酶,由于纖維蛋白溶酶對纖維蛋白的溶解作用,故月經血可為不凝血。但月經血的顏色根據月經期宮腔出血量的多少,在宮腔及陰道潴留的時間均有關系,當出血多并在宮腔或陰道潴留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顏色較紅的血凝塊。
若宮腔出血少,血液中含鐵血黃素被充分氧化,則呈黑褐色,包括以下幾種情況:⑴出現在經期最后幾天則為正常情況,經期即將結束血液中含鐵血黃素被氧化則呈黑褐色,脫落的子宮內膜連同經血一起排出體外。出現這種情況不必驚慌,多是正常現象。脫落的子宮內膜氧化時、間長,這也是為什么看起來是褐色甚至黑色;⑵可能是由于經量少導致的,可能存在很多因素:藥物可引起月經過少,如避孕藥、精神治療藥、抗腫瘤藥等;多次人工流產術后導致宮腔粘連;卵巢儲備功能不足甚至卵巢早衰導致經量減少繼而閉經等。如若發生經量減少則需及時就醫行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