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瀉多考慮是急性腸胃炎引起的,大多是由于不潔飲食或者腸道菌群紊亂導致。
急性胃腸炎是理化及生物因素所致胃腸黏膜的急性炎癥。
發病較急,開始多腹部不適,繼而惡心、嘔吐。腹部陣發性絞痛并有腹瀉,每日數至數十次水樣便,黃色或黃綠色,含少量黏液。伴不同程度的發熱、寒戰、頭痛等。少數病例可因頻繁吐瀉,導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甚至休克。
1.急性胃腸炎不需藥物治療,主要是補液,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失衡。臥床休息,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飲食和藥物,可短期禁食或給予易消化、清淡、少渣流質飲食。鼓勵飲水,但含糖飲料不宜。嘔吐頻繁者飲水宜少量多次。輕至中度脫水幼兒,可口服補液鹽。嘔吐嚴重者可給予甲氧氯普胺和昂丹司瓊。
懷疑或確認有細菌感染:可給予抗生素治療,常用喹諾酮類或大環內酯類。痙攣性腹部疼痛可給予解痙劑東莨菪堿。
小兒秋季腹瀉:多為腸道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無效。若腹瀉次數不多,可正常哺乳,腹瀉嚴重者需短暫禁食。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嬰幼兒胃腸炎2周后補充鋅劑。口服益生菌制劑可防治急性胃腸炎,特別是病毒性胃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