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門穴屬于足厥陰肝經,為肝經的募穴,肝經、脾經、陰維脈的交會穴。穴位的位置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在章門穴上面。主要作用可治肝病、胸部疼痛、蕁麻疹等。
【定位歸經】
該穴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解剖:有腹直肌,肋間肌;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七肋間神經。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胸部,乳頭直下,與巨闕穴齊蘋。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找到巨闕穴(當臍中上6寸)。巨闕穴位于人體中部正中線上,左右肋骨相交處往下二指寬處即是。然后順著乳頭垂直向下畫一條直線,在這條直線與巨闕穴水蘋相交的位置就是期門。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饑不欲食,胸中熱,喘咳,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疝氣:配大敦穴治疝氣。
(2)胃病:配肝俞穴、公孫穴、中脘穴、太沖穴、內關穴治肝膽疾患、膽囊炎、膽結石及肝氣郁結之脅痛、食少、乳少、胃痛、嘔吐、呃逆、食不化、泄瀉等。
(3)胸脅脹痛:配肝俞、膈俞治胸脅脹痛。
(4)黃疸:配陽陵泉、中封,有舒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
(5)呃逆:配內關、治呃逆。
【保健方法】
期門穴是我們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有以下幾種保健方法:
(1)針刺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2)按摩法:以感到酸脹得氣時為佳, 每次按摩時間在2~3分鐘之間。
(3)艾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適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療,尤其適合以下人群:
(1)腹脹、消化不良
刺激這個穴位時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以感到酸脹得氣時為佳,每次按摩時間在2~3分鐘之間。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刺激下期門穴,既可護肝,又沒有任何副作用。
(2)肝硬化
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肝硬化人群可以用艾灸此穴的方法,艾灸時,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注意事項】
(1)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肝、脾臟。
(2)按摩時要以手指指腹或指節向下按壓,并作圈狀按摩,進行時需斟酌用力力度要在人們適應范圍之內。
章門穴是人體中重要的一個穴位,章門穴統治五臟疾病,對于肝臟的疾病有特殊的功效,章門穴位于人體的側腹部,在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章門穴主治腹痛、腹脹和協同。
章門穴,別名長平、季肋穴,隸屬于足厥陰肝經。本穴物質為急脈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后,此強勁風氣停氣息,風氣如同由此進入門戶一般,故名。
【定位歸經】
該穴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仰臥位或側臥位,在腋中線上,合腋屈肘時,當肘尖止處是該穴。
【功能主治及配伍】
主治腹痛,腹脹,泄瀉,脅痛,痞塊等疾病。以下是其配伍方法:
(1)腹脹:配梁門、足三里治腹脹。
(2)胸脅痛:配內關、陰陵泉治胸脅痛。
(3)嘔吐:配足三里、太白治嘔吐 。
(4)蕁麻疹:配足三里穴治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癥。
(5)肝硬化腹水腎炎:配腎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門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陽谷穴、氣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腎炎。
【保健方法】
章門穴為臟會穴,統治五臟疾病,是我們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有以下幾種保健方法:
(1)推拿法:敲打章門穴可以增加膽汁分泌,膽汁分泌多了,消化能力就強了,就能把多余的脂肪消化掉。
(2)艾灸法:艾灶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3)針刺法:斜刺0.5~0.8寸。
【適用人群】
常用于中青年和老年人疾病的保健及治療,尤其適合以下人群:
(1)肝功能不好的人
作為肝經的大穴,章門穴對于肝臟的疾病有特殊的功效。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黃疸,強化肝功能。每天用手按摩或者拿艾炷在穴位上緩慢地灸十多分鐘都可以,效果非常好。
(2)減肥人士
經常來按摩敲打章門穴可以增加膽汁分泌,膽汁分泌多了,人體消化能力就強了,就能把多余的脂肪消化掉。
【注意事項】
(1)章門穴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2)按摩時,應避開骨骼突起處,以免擠傷骨膜,造成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