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錢草治療:金錢草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干燥全草,在我國南方各省均有分布。金錢草味甘、微苦,性涼,主要有清熱解毒、散淤消腫、利濕退黃之功效,常用于治療熱淋、沙淋、尿澀作痛、黃疸尿赤、癰腫疔瘡、肝膽及尿路結石等癥。現代研究表明,金錢草含甾醇、黃酮類、氨基酸、鞣質、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排石、抑菌、抗炎、松馳血管平滑肌等作用。單味金錢草治痔瘡臨床鮮有報道,但根據其具有良好的清利熱濕、消腫解毒效果,用此煎湯服用對內、外痔瘡引起的紅腫、疼痛、出血等癥狀,當能起到較好緩解效果。患者痔瘡發作時,可以服用本方治療。金錢草煎服時,如結合煎湯熏洗肛門,內外合治,其效果可能會更理想
2、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鐘。本方為鄒桃生方,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適用于痔瘡。
3、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藥煎液熏洗肛門。本偏方為黃洪坤方,功能清腸利濕,止血,適用于痔瘡。
4、茄子。將其切片,燒成炭,研成細末。每日服3次,每次10克,連服10天。本方清熱止血,適用于內痔。
5、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麻油適量。前藥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勻,擦患處。本偏方適用于濕熱而致痔瘡。
6、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參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劑,日服2次。本方為凌朝光方,功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適用于痔瘡。
7、黑木耳30克。將木耳摘去污物,洗凈,加水少許,文火煮成羹,服食。本偏方益氣、涼血、止血,適用于內外痔瘡患者。
8、生豆腐渣,鍋內炒干為末,每服9克,白砂糖湯下,日3次。本方源于《危氏方》,適用于血痔。
9、南皿籽10印克。加水煎煮,趁熱熏肛門,每日最少2次,連熏數天即愈,熏藥期間禁食魚類發物。本方對內痔有效。
10、紅糖100克,金針菜120克。將金針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紅糖,溫服,每日1次。本方活血消腫,適用于初起痔瘡。
11、朱砂15克,草決明20克,煅牡蠣、馬勃、黃柏各15克,甘草6克。布包馬勃與它藥同煎30分鐘,去渣留汁內服,每日3次,每次約160毫升。該秘方為中醫彭顯光方,功能清熱解毒,渾血止血,軟堅收斂,腎腫止痛,對消除痔瘡有效。
【溫馨提示】以上中醫藥方僅供參考,患者需進行辨證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