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時,在不同的階段處理的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發熱有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體溫平穩期和體溫下降期。
一般在體溫上升的時候,皮膚血管容易出現收縮,流經皮膚的血流量減少,容易出現四肢末梢發涼,患兒會感覺到發冷或者是打寒顫。這時候需要注意手腳保暖。適當多喝一些溫水,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孩子出汗退熱。而在體溫達到一定高度后,體溫處于平穩階段時,這時可以選擇物理降溫,進行退熱治療。我們可以選擇退熱貼、溫水擦拭或者是溫水洗浴。溫水擦拭時注意不能擦拭前胸,也不能擦拭手腳。使用溫水擦拭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走行不易散熱的地方,可以反復擦拭散熱。如果經過反復物理降溫,體溫不降,或者是體溫超過38.5攝氏度,這時我們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泰諾林進行退熱治療。口服退燒藥一般藥物10到20分鐘,被胃腸道吸收入血起作用,這時我們需要配合多喝溫水,有利于孩子出汗,有利于退熱的。但一定要注意,不讓孩子出大汗,如果是大汗淋漓,這種情況容易出現脫水。容易有一定的危險,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