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見的補腎穴位不止一個,主要包括涌泉、太溪、腎俞、命門、足三里等。
1.涌泉穴:該穴位于足少陰腎經,屬于特定穴井穴,中醫認為病在臟者,取之井,所以涌泉穴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
2.太溪穴:該穴也是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頭面部疾病,比如頭痛、眩暈、耳鳴、耳聾、齒痛等。
3.腎俞:該穴是腎的背俞穴,可以治療腎虛導致的腰痛、遺精、陽痿、耳鳴、耳聾等癥。
4.命門穴:位于腰部,對于腎精不足導致的生殖功能減退有較好的效果。
5.足三里:該穴是保健要穴,基本上所有虛勞證候都可以使用該穴治療,所以其也有補腎的作用。
穴位的針刺、按摩、推拿等操作建議在醫療機構進行。
腎不好可以按摩足三里、三陰交以及腎俞這些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外側,在中醫上屬于足陽明胃經的穴位,通過按摩足三里可以具有健脾的作用,通過健脾達到一個補腎的作用,三陰交在小腿的內側內踝上三寸、肝經、腎經、脾經,三經交匯的地方,所以叫三陰交,具有補腎的作用,腎俞穴位于腰部,按摩足三里、三陰交以及腎俞具有補腎作用,具有增強腎的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