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風寒是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外界風寒之邪入侵,毛孔閉塞、汗液排出不暢導致的疾病。有惡寒重、發熱輕、出汗少等表現,可用蔥豉湯、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等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的藥物治療。
外感風寒是中醫名詞術語,相對外感風熱而言。過度疲勞、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情緒不良等導致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時,沒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受到外界風寒之邪入侵,毛孔閉塞,汗液排出不暢,即為外感風寒。
當寒氣入體后,患者惡寒重、發熱輕、出汗少,常伴隨頭痛、肢體酸痛、鼻塞、流清水鼻涕、鼻音重、聲音嘶啞、咽喉瘙癢、咳嗽、咳白稀痰、舌苔薄白等表現。
外感風寒后,可用辛溫解表、祛風散寒的藥物治療,如服用蔥豉湯、荊防敗毒散等中藥治療,或服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藥治療,具體用藥需遵醫囑。
外感風寒證指的是感受觸冒風寒之邪,導致肺衛失宣所表現的一種證候,可出現咳嗽、頭痛等,需積極診治。
外感風寒證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證候表現之一,是一種外感病證,多因感受風寒之邪而致病,外感風寒證的患者常會出現一系列的臨床不適癥狀,影響正常人的工作與生活。
肺司呼吸,風寒之邪最容易襲表犯肺,肺氣宣降失常,患者常會出現咳嗽、咳痰清稀、氣喘等癥狀。
風寒外束肌膚表面,陽氣被阻遏,患者常會出現怕冷發熱的表現。
外感風寒之邪時,患者還會出現鼻塞、流清涕、身體疼痛、頭痛、無汗等癥狀。
因此,當出現外感風寒的癥狀時,需要及時在專業中醫醫師的辨證指導下進行對癥治療,防止其癥狀進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