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黨參當歸的功效與作用是補氣養血,升陽舉陷(升提機體的陽氣,以托舉下陷的臟器)等。
黃芪、黨參、當歸三味中藥在臨床上都是非常常用的藥物,屬于補益類的藥物。黨參、黃芪屬于補氣類。當歸屬于補血類的藥物,歸肺、脾經。黃芪除具有補氣固表(通過補氣來鞏固肌表),還可以托毒排膿,利尿,生肌,升陽舉陷等作用。三藥合用,共奏補氣養血之功。
黃芪黨參當歸是臨床中治療氣血兩虛、脾胃氣虛的必選藥物。三味藥物用途均較為廣泛,黃芪、當歸常作為對藥出現在方劑中,如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補陽還五湯。
藥物的使用建議咨詢專業醫生,不要自行用藥。
黨參當歸黃芪一起服用可以起到一定的益氣補血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氣血兩虛證。但是三藥合用不能代替專業的藥物治療,建議出現相關癥狀及時前往醫院尋求治療。
黨參的主要功效是補脾益肺、生津養血(補充體內水液、血液);當歸的主要功效是補血調經、活血止痛(通過祛除瘀血來緩解疼痛)、潤腸通便;黃芪的主要功效是益氣固表。
三者合用,當患者因為氣血兩虛出現面色萎黃(面色黃而無光澤)、頭暈目眩、精神不振、渾身乏力、手腳麻木、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失眠多夢等癥狀時,可以起到益氣補血的作用。
但是,對于不存在氣血虧虛的實證患者,比如感冒發熱者,不建議服用以上藥物。建議用藥前咨詢醫生意見。切勿自行用藥。
黃芪有健脾補中等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虛等癥;黨參有補脾益肺(補益脾肺兩臟)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肺氣虛,食少倦怠等病癥;當歸有補血調經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經閉等病癥。
1.黃芪具有健脾補中,升陽舉陷(升提機體的陽氣,以托舉下陷的臟器),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排出毒邪,促進肌肉生長和傷口愈合)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氣虛乏力,表虛自汗(由于肌表虛弱頻繁自然出汗),氣虛水腫,血虛萎黃等病癥。該藥不良反應尚不明確,表實邪盛等不宜用黃芪。
2.黨參具有補脾益肺(補益脾肺兩臟)養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面色黃而無光澤),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氣短,津傷口渴等病癥。該藥不良反應、禁忌證目前尚不明確,該藥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不宜使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3.當歸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通過祛除瘀血來緩解疼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眩暈心悸,經閉,便秘,跌撲損傷等病癥。該藥不良反應目前尚不明確,濕阻中滿、大便溏泄者忌用。
如需用藥建議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擅自用藥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當歸黃芪黨參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是健脾補氣(增強脾臟功能,補充脾氣),益氣養血。
當歸歸屬于肝經、心經和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心肝血虛后出現的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怔忡等癥狀。
黃芪歸屬于肺經和脾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通過鞏固肌表來止汗)、利水消腫(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生津養血、脫毒生肌的功效,可以治療脾氣虛弱后導致的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呆食少等,緩解中氣下陷(脾胃氣虛,出現臟腑下墜等表現)、自汗、水腫心悸等。
黨參歸屬于脾經和肺經,可以健脾益肺,養血生津。治療脾胃虛弱、肺虛咳喘、津傷口渴、氣虛感冒、便秘等。
這三味藥合在一起主要的作用就是補益氣血,治療氣血虧虛后引起的面色無華、少氣懶言、納差食少、月經不調等癥狀。
使用前需要經過專業藥師或者醫師的指導。
黨參、當歸、黃芪是常見的中藥材,三者同服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等作用。
黨參性平,具有補中益氣(通過補脾的方法治療氣虛)、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糞便稀不成形),虛喘咳嗽,內熱消渴(體內發熱伴隨多食多飲多尿等癥狀)。不宜與藜蘆同用。有實邪者忌服。
當歸性溫,具有活血止痛、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眩暈心悸,月經不調,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肌肉疼痛等)等癥。熱盛出血(血熱導致的出血癥狀)者禁服,濕盛中滿(濕氣太重導致脾胃滿悶不適)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黃芪性微溫,具有健脾補中,升陽舉陷(升提機體的陽氣,以托舉下陷的臟器),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排出毒邪,促進肌肉生長和傷口愈合)的功效。表實邪盛、瘡瘍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者不宜服用。
由此可知,黨參、當歸、黃芪三味藥一起服用具有補氣、養血、健脾等作用。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后煎煮服用效果較好,泡水喝的有效成分有限,一般達不到治療作用。
上述藥物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若有同服的需要,建議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