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認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主要是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變化,導致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移至宮頸口外,看起來像“糜爛”,但實際上并非真正的病理性糜爛。
在胎兒期,來源于泌尿生殖竇的鱗狀上皮向頭側生長,至子宮頸外口與子宮頸管柱狀上皮相鄰,形成原始鱗一柱狀交接部。
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宮頸發育增大,子宮頸管黏膜組織向尾側移動,即子宮頸管柱狀上皮及其下的間質成分到達子宮頸陰道部,使原始鱗-柱狀交接部外移。
原始鱗一柱狀交接的內側,由于覆蓋的子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菲薄,其下間質透出呈紅色,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稱為柱狀上皮異位。由于肉眼觀似糜爛,過去稱為“宮頸糜爛”,實際上并非真性糜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現白帶異常、下腹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以排除其他宮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