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是一種中藥,它的功效是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黃芪可以用來治療以下癥狀和疾病。
一、脾氣虛癥。可以用來治療脾氣虛引起的脘腹脹滿,食少納呆,不欲飲食等癥狀。
二、肺氣虛癥可以用來治療肺氣虛引起的咳嗽,咳痰無力,氣憋,少氣懶言,精神倦怠等癥狀。
三,氣虛自汗癥。可以用來治療脾肺氣虛引起的衛氣不固,出現的自汗之證。
四、可以用來治療氣血虧虛,瘡瘍難潰或潰久難斂之證。
黃芪的用法是內服煎湯。
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用藥。如果患者是有表邪,且邪氣盛,或瘡瘍初起,瘡瘍破潰后熱毒旺盛者,不宜應用。
黃芪具有補氣升陽(補氣以使陽氣升發)、利水消腫(通利小便,消除水腫)、固表止汗(通過鞏固肌表來止汗)等功效。
1.補氣升陽:黃芪常用于中氣下陷(脾胃氣虛,出現臟腑下墜等表現)、脾肺氣虛的患者,可表現為腹瀉脫肛、子宮下垂,或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可配伍黨參、白術、陳皮、升麻等藥物組成補中益氣湯以補氣升陽舉陷(升提機體的陽氣,以托舉下陷的臟器);
或配伍黨參、茯苓、白術、白扁豆等藥物組成參苓白術丸以補脾胃益肺氣(補益脾臟和肺臟)。
2.利水消腫:黃芪常配伍防己、白術等藥物治療氣虛失運、水濕停聚引起的肢面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3.固表止汗:可但用黃芪泡水代茶飲,或配伍牡蠣、浮小麥等收澀止汗的藥物治療多汗癥。
具體用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