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是人體腧穴之一,別名鬼臣、陽澤、鬼腿、肘尖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
【定位歸經】
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于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當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橈肌的橈側;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干。
【功能主治及配伍】
清熱解表,散風止癢,消腫止痛,調和氣血,疏經通絡 。此穴能通上達下,通里達表,即可清在外之風熱,又能瀉在內之火邪,是表里雙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風熱表邪,主治外感熱病、風熱上擾的頭痛、咽喉腫痛,風熱犯肺的咳嗽、氣喘。以下是曲池穴治病保健的常用穴位配伍方法:
(1)便秘:配合曲池、中脘、足三里、內庭幾個穴位進行治療可解決便秘問題。
(2)腸癰:曲池、闌尾穴、足三里、上巨虛。
(3)嘔吐,肝氣犯胃:與曲池、肩髃、中脘、足三里穴配合治療嘔吐等癥狀。
(4)頭痛:曲池、豐隆、風池。
【保健方法】
(1)針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脹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治肘部疼痛時可用“合谷”刺或“齊刺”法或三棱針點刺放血。
(2)針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5~20分鐘。
(3)按摩法: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拇指彈撥法等。
【適用人群】
常用來治療中青年、老年的疾病保健及治療,尤其適合以下體質的人:
風疹:以皮膚上出現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風團并伴隨瘙癢為主證,此病多因風邪入侵無法消散,郁積在肌膚和血液里導致發病;或因吃多了滋補燥熱植物導致腸胃積留太多熱氣不能宣泄郁于肌膚而發病。曲池穴為大腸經,有加速新陳代謝,促進肝臟解毒的功效。因此,可適當用力按壓本穴,強刺激本穴5分鐘多可退癢。
過敏性鼻炎 :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開通肺氣”的作用,可以治療鼻,咽喉部位的病癥,過敏性鼻炎為鼻咽喉科常見病,多發病,掐按曲池可疏通經絡穴位,盡快使體內氣血暢通,達到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效果。
【注意事項】
(1)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2)針刺曲池,可使多數空腹(正常人)血糖升高,說明腎上腺髓質分泌功能增強。對血糖的影響,可因手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樣。因此,在技術方面一定要把控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