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分紅前、分紅后買入各有優缺點,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對比分析后進行選擇:
1、分紅前買入。
優點:①盡早獲得股票分紅。在銀行股分紅前買入,投資者可以縮短獲得股票分紅的時間,盡快獲得確定的分紅收益。
②具有循環投資優勢。銀行股分紅后,投資者可以直接用分紅獲得的收益再次購買除權除息后的銀行股,這樣就增加了銀行股的持股數量,降低了平均持股成本,形成了良好的投資循環,持續擴大后續投資收益。
缺點:①投資成本高。銀行股分紅前的股價一般處于歷史相對高位,投資者此時買入股票,投資成本較高。
②填權難度較大。銀行股的股價波動一般比較小,如果市場不活躍或者對股票看好的勢力薄弱,銀行股后續想要填權就比較困難,而銀行填權不成功,投資者低價賣出很可能還會虧損股票交易的手續費。
③納稅后可能虧損。銀行分紅后,投資者需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個人所得稅的扣稅額度跟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有關:連續持有一只股票滿一年后,股息免稅;持有時間超過1個月不滿1年的,收取10%的所得稅;對于持有時間不滿1個月的,收取20%的所得稅。如果是短線投資者或者新入場的投資者,分紅后,股價下跌或者股價之前的漲幅不足以平衡扣稅比例,那么在繳納完分紅稅后,投資者可能由盈轉虧。
綜上所述,分紅前買入銀行股的操作,適合中長期投資者。這類投資者的目標是長期獲取分紅收益,不追求短期的買賣價差收益,因此可以選擇在分紅前買入,早日買入,早日享受分紅收益。
2、分紅后買入。
優點:①投資成本較低。銀行股分紅的股息率一般較高,因此在銀行股分紅進行除權除息后,銀行股的股價會降低較多,投資者此時買入股票入場,投資成本相對較低。
②股價上漲后賣出獲取買賣價差。銀行股的股價波動比較小,但是銀行股分紅后,如果市場對銀行很看好,股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填權,回到分紅前的股票水平,投資者可以低買高賣,賺取價差。
缺點:①銀行股后續走勢難以把握。不是所有銀行股在除權除息后,股價都能很快上漲完成填權的。市場風險大,如果受投資大環境的影響,銀行股在分紅后遲遲沒有上漲,投資者就無法以股票的買賣價差獲得高收益,反而浪費了資金的時間成本。若股價貼權下跌,投資者還要承擔資金損失。
②股價波動小。大多數情況下,銀行股的股價波動小,股價整體趨于穩定,投資者做短期投資,賺取大量的買賣價差的難度較大。
綜上所述,分紅后買入銀行股的操作,適合短期投資者。想以股票的買賣價差盈利的投資者應該在分紅后買入銀行股,并且仔細挑選股價上升潛力大的銀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