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自身投資偏好及目標
明確投資目標,投資者在管理股票投資組合時應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收益預期、資金用途等因素。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收益預期較高,資金用途較靈活,可以選擇以成長型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來追求長期增值。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收益預期較低,資金用途較固定,投資者可以選擇以價值型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追求更加穩健的收益。
2、不同類型組合投資
同時購買不同類型、不同行業,或者不同地區的股票進行組合投資,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效果,降低單一股票或者市場波動對整體投資收益的影響。比如說白馬藍籌股與普通股相組合進行投資,白馬藍籌股后期發展較好一般是上漲行情較多,普通股票的漲跌一般是未知的,需要進行具體分析,如果是下跌的,那么白馬藍籌股股票獲得的收益還能彌補一點的損失;如果是上漲的,那么投資者將會有豐厚的收益。
3、選擇較為優質的股票
雖然是組合投資,有一定的分散風險作用,但是建議投資者還是謹慎選股。比如說可以根據股票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來進行選股。預測個股后期走勢,選擇較為優質的股票進行組合投資。
4、定期檢查投資策略
投資者應根據市場變化和個人情況,及時調整股票投資組合中各股票的比例和配置。若投資者發現某只股票已經達到了目標價位或者超出了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應考慮及時賣出部分或者全部持倉來鎖定收益。而如果投資者發現所持股票出現了大幅下跌或者低于止損點位,應考慮及時賣出部分或者全部持倉來止損。定期檢查投資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控制虧損(控制風險)、保證收益,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