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時會有頭重如裹,又因其重濁黏膩,往往伴有肢體困重麻木的感覺。另外脾喜燥惡濕,易被濕邪所困,出現脾虛生內濕的癥狀,如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納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黏膩等。舌苔厚膩,脈多濡。
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如裹,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癥,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便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征都相對經典。舌苔厚膩也是濕氣重的經典表現。
濕氣重的常見癥狀有大便黏膩、舌苔厚重、精神疲乏、頭疼、容易困倦等。
1.大便黏膩:濕氣重的患者有長期大便不成形的表現。即使大便成形,但總有便出不爽,便不干凈的感覺,大便后不容易沖凈,容易粘在馬桶上,此多為濕氣重的主要表現。
2.舌苔厚重:舌的情況可以反映出身體的狀況,若舌苔厚重并且發黃,則體內有濕熱凝聚。若舌苔厚重白膩,則體現寒濕較為嚴重。在刷牙時也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
3.疲勞、乏力:經常在早起時出現精神疲乏、頭暈腦脹等癥狀,平時容易困倦、頭疼。體內有濕氣阻滯經脈可引起小腿發酸、發沉,濕阻中焦會出現腹脹、食欲下降等癥狀。
對于濕氣較重的患者,應注意清淡飲食,少吃油炸食品,適當增加體育鍛煉,如果濕熱或寒濕過重,引起身體不適應及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