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與心肌梗死沒有區別,是同一種疾病,只是叫法不同,現在更廣泛且準確的叫法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與心肌梗死概念相同是同一種疾病,是指患者冠脈血管中有斑塊的形成,當斑塊發生急性破裂時,會導致血栓的迅速形成,引起冠狀動脈的血流中斷,引起心肌細胞發生缺血壞死,導致患者出現胸痛、心律失常等癥狀。
心肌梗死屬于嚴重的心臟疾病,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所以當出現胸部壓榨感、心悸、惡心嘔吐或伴有左上肢等部位放射性疼痛時要馬上去最近的醫院進行診治,完善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確定治療方案,爭取盡快恢復心臟供血以及供氧,改善病人預后。
心肌梗死和心肌梗塞從表面上看其實是一個意思,都是冠心病的一種非常嚴重的類型,但是在表達上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異,比如說心肌梗塞指的是冠狀動脈急性而持續性的缺血,而引起下游心肌組織的供血不足。
但是心肌梗死不但指的是冠脈急性、持續性的缺血而引起的下游供血不足,還強調了由于供血不足而產生的壞死表現,所以心肌梗塞只能強調血管的堵塞和下游的缺血,而心肌梗死不但強調了血管的堵塞,下游的缺血,還強調了缺血所導致的心肌壞,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應選擇叫心肌梗死,而不是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