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中國股市突然出現大幅下跌,標志著15年的股災正式到來。隨后的一周中,股市持續下跌,其中上證指數下跌了32%,深成指下跌了11%,創業板下跌了15%。這場股災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市場陷入了極度恐慌和踩踏之中。
股災18年的股災
在2015年6月份之后,中國股市經歷了一系列的股災,被稱為股災0。其中,2018年的股災也是一次具有很大殺傷力的事件,不同于15年股災主要影響融資客,18年的股災則更多地殺傷了大戶、機構和上市公司大股東。
股災導致的市值急劇蒸發
在股災到達之后的短短三個月內,中國股市總市值急劇下滑,從15年6月15日的高點88萬億人民幣跌至28萬億人民幣。這一數據顯示了股災對于股市的嚴重沖擊。
投資者的大幅虧損
股災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以一個職業股民為例,她在15年初擁有6000萬的資金,但在股災后僅剩下幾十萬。對于許多投資者來說,他們的財富貶值嚴重,對家庭、子女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市場的恐慌和踩踏
股災的到來讓市場陷入了恐慌和踩踏之中。投資者爭相拋售股票,導致個股連續跌停。在這期間,共計有21個交易日出現股市狂跌,市場的情緒和波動性明顯增加。
股災帶來的社會影響
股災不僅僅對股市和投資者造成了沖擊,也對整個社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股災期間,人們的信心受到打擊,對經濟和市場發展的預期下降。此外,股災也暴露出了中國股市的一些體制性問題,引發了對于市場監管和制度改革的討論。
2015年的股災是中國股市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對整個社會和經濟產生了沖擊。股災導致股市市值急劇蒸發,投資者虧損慘重,市場陷入恐慌和踩踏。與15年相比,18年的股災更具殺傷力,影響了大戶、機構和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災也揭示了中國股市的一些問題,引發了對于監管和制度改革的思考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