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為什么會出現負值?
隨著國際油價的跌破40美元大關,甚至一度跌至20美元以下并出現負值,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市場,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答:
供大于求,儲存能力不足
隨著新冠疫情的肆虐,全球經濟活動受到了嚴重影響,需求量急劇下降。此外,石油生產國之間的“價格戰”使得供應量過剩,致使石油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石油貿易商們為了解決過剩的石油被迫不斷降低出售價格,但是因為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石油消費需求下降的速度更快,市場的儲備空間開始不足,因此市場上的石油“無人要”。
炒作原油期貨的人太多,形成了踩踏
在“價格戰”的背景下,一些石油投資者想要從中獲取巨額利潤,因此涌入了大量的投機性資本,形成了龐大的原油期貨市場。這些炒家押注著未來的石油價格,并利用杠桿交易方式,大幅度放大了價格波動的影響,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暴跌。同時,這些投機者并沒有實際運輸和儲存石油,他們只是在“賭”石油價格未來將會上漲而已。當市場看空情緒強烈時,這些投資者就紛紛拋售期貨合約,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賣單,價格急速下跌。
價格保護機制起到了積極作用
盡管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跌至負值,但國內油價卻沒有跌破底線,這是因為我國政府采用了石油價格保護機制。當國際石油價格跌破官方設置的“保底價”時,政府會通過提高石油進口關稅等措施來補貼國內石油價格,保障國內人民在疫情期間的油氣供應。因此,雖然國際原油價格急劇下跌,但國內成品油價格卻相對穩定。
在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和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戰的背景下,國際原油價格出現負值,這雖然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但這并不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政府在這個事件中起到了積極作用,行業也在加強風險控制,這將對國際石油市場的未來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