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比值pg1正常值范圍67到200微克每升,pg2二正常值范圍0到15微克每升,pg2正常值范圍大于7.5。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體,根據其生化性質和免疫屬性將其分為兩個亞群。一是無組分的免疫原性相同稱為胃蛋白酶原1,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粘液漿細胞分泌。組分六和七被稱為胃蛋白酶原2,除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粘液漿細胞分泌外,賁門腺和胃竇幽門腺的有沒見的粘液漿細胞以及十二指腸上段,也能產生胃蛋白酶原2。
通常情況下也有1%的pg透過胃粘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進入血液循環的pg在血液中非常的穩定,血清pg1和pg2反映胃粘膜腺體和細胞的數量,也間接反映胃粘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當胃粘膜發生病理變化時,血清pg含量也隨之改變,因此監測血清中pg的濃度可以作為監測胃粘膜狀態的手段。
胃蛋白酶原II的正常范圍是1到100,胃蛋白酶原II,在臨床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反應胃黏膜有無萎縮的存在,往往需要與胃蛋白酶原I還有胃泌素等指標來聯合判斷,胃部的整個狀態,就是可能需要把胃蛋白酶原一I、胃蛋白酶原II,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還有胃泌素等指標綜合來判斷,若是出現相關指標的異常,往往提示胃黏膜有萎縮的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胃鏡的檢查,必要時需要進行胃黏膜的病理活檢,進行明確診斷。胃蛋白酶原比值指的是抽血化驗的胃蛋白酶原1與胃蛋白酶原2的一個比值,這個值一般是在7.5左右。如果是低于7.5,就比方說3.0~7.5之間,可能消化能力會下降,胃酸這些分泌會有一點受限。但如果是低于3.0,就可能存在一些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等病變了。胃蛋白酶原它分為1和2,胃蛋白酶原它分泌到胃內以后,它會被已經產生的胃酸或者胃蛋白酶等作用活化,變成胃蛋白酶,對的蛋白的消化吸收有很重要的意義。胃蛋白酶原1它主要是胃底腺分泌的,這個地方的那些主細胞來分泌的。如果是胃蛋白酶原2,它除了胃底腺的部位能夠有分泌,它還有很多是在胃竇這些地方來分泌,就是幽門腺這些來分泌。如果是存在有胃部的一些炎癥,萎縮等情況,胃蛋白酶原的比值就會出現問題。
首先是胃蛋白酶原它會下降,而且這個比值出現異常。所以在臨床上,認為抽血化驗胃蛋白酶原就相當于一個實驗室的一個活檢,就不需要取胃里頭的病理組織去化驗,也能夠大致知道它的萎縮的情況,現在已經比較廣泛的應用于消化的臨床的一個檢測。
胃蛋白酶原之前是醫保不報銷的,目前應該是大部分地方都是可以走報銷了。胃蛋白酶原也有很多是應用于科研,比方說來研究藥物或者說食物等成分,包括幽門螺旋桿菌等等對于胃的一些損害的原理,就可以來觀察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