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在辨證的基礎上可以用于治療肺虛咳嗽、脾虛腹瀉、腎虛小便頻、遺精遺尿等病癥。對于山藥過敏或者是體內有實邪、積滯等情況是不適合服用山藥的。
脾胃虛弱,消渴多尿可以服用山藥燉豬肚食療調理,體內濕氣重可以吃山藥薏米粥健脾祛濕。脾虛伴有氣血虧虛的情況,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山藥羊肉湯調理。
山藥可以單獨服用作為食療調理,還可以配合其他中藥組成湯藥調理身體。
如需服用中藥湯劑,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請勿自行用藥。
山藥具有補脾肺腎,益氣養陰(補益氣機,補養陰液),固精止帶的功效,主治脾虛食少,神疲乏力(精神疲憊,身體乏力),便溏(糞便稀不成形)等。目前,山藥副作用尚不明確,濕盛中滿(濕氣太重導致脾胃滿悶不適)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山藥。
山藥配鎖陽可增強補腎助陽,澀精止遺(鞏固精液,防治遺精)的作用,適用于腎陽不足(腎臟的陽氣缺乏),精關不固(腎臟虛損,腎不能藏精),遺精滑精等。
山藥配黨參可増強補脾益氣,養陰生津的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胃陰不足(胃中陰液不足)的食少納呆(沒有食欲,食量減少),體倦乏力或泄瀉等。
山藥配芡實可增強補脾益腎,收澀止瀉,固精止帶的作用,適用于脾腎兩虛的泄瀉,遺精,白帶等。
山藥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山藥作為中藥使用時,應在醫生辨證指導下服用,切勿盲目用藥,以免產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