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在中醫屬于鼓脹等范疇,中醫通過中藥等方式進行治療。
1.氣滯濕阻:表現為腹大脹滿,脅肋疼痛,噯氣(打飽嗝)得舒,舌苔薄白膩,脈弦,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湯。
2.寒濕困脾:表現為腹大脹滿,顏面浮腫,得熱則減,便溏(糞便稀不成形),苔白膩,脈弦遲,用實脾飲。
3.濕熱蘊結(濕邪和熱邪在體內互相結聚):表現為腹大堅滿,肌膚發黃,口渴,舌尖紅,苔黃膩,脈弦數,用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
4.肝脾血瘀:表現為腹大堅滿,刺痛,面色晦暗,舌紫暗,脈細澀,用調營飲。
5.脾腎陽虛:癥見腹大脹滿,面色咣白,畏寒肢冷,舌胖,苔厚膩,脈沉細,用附子理苓湯。
6.肝腎陰虛:癥見腹大堅滿,消瘦,五心煩熱(兩手心和兩足心發熱,并自覺心胸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脈搏變窄變細而且速率加快),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上述方藥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如患有肝硬化,應咨詢臨床醫師,遵醫囑規范治療。也可遵醫囑選擇針灸、推拿等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