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癥狀輕者有發熱、多汗、乏力、頭暈、口渴、惡心、嘔吐、腹瀉等表現;重癥者可有發熱頭痛、四肢冰涼、暈厥、昏迷、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等表現。
1.輕者:建議將病人迅速轉移到通風良好的低溫環境,先用溫熱的毛巾敷于氣海(肚臍下1.5寸)、神闕(肚臍正中)、關元(肚臍下3寸)等穴位,然后遵醫囑服用清暑益氣丸、藿香正氣水等中成藥,也可以緩解中暑癥狀。
其中,清暑益氣丸具有祛暑利濕、補氣生津的功效,注意忌食辛辣油膩食物;藿香正氣水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需注意,孕婦慎用清暑益氣丸;風熱感冒者慎用藿香正氣水。
2.重癥者: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急救;或者針刺百會(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十宣(手十指頭上,指甲邊緣0.1寸)、水溝(人中溝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點)等穴位直至使病人恢復神志、呼吸正常、四肢轉溫。針刺需由專業醫生操作,不可擅自操作,以免出現風險。
如果出現中暑的癥狀,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由醫生進行相關診療,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中暑根據程度輕重有不同的表現,可見頭昏,頭痛,精神衰憊,肢體困倦,甚至突然昏倒等。
中暑是發生于夏季的一種急性疾病,以壯熱、煩悶惡心,甚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為主證。其發病原因,多由于夏季酷熱,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中或烈日下所致。中暑可分為陽暑、陰暑、暑厥、暑風。
陽暑見頭昏,頭痛,心煩,胸悶,口渴,多飲,全身疲軟,汗多,發熱,面紅等。
陰暑見精神衰憊,肢體困倦,頭昏,嗜睡,胸悶不暢,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惡心,欲吐,渴不欲飲等。
暑厥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痙攣,高熱,無汗,體若燔炭,煩躁不安,胸悶,氣促,或小便失禁等。
暑風見高熱,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張(項背高度強直,身體仰曲如弓狀),牙關緊閉,皮膚干燥,唇甲青紫等。
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1.乏力。
2.口渴。
3.惡心。
4.嘔吐。
5.大汗或無汗。
6.皮膚濕冷或干燥灼熱、潮紅或蒼白。
7.頭暈。
8.頭痛。
9.步態不穩。
10.心悸,心率快(160~180次/分)。
11.高熱,核心溫度提示病情的嚴重程度,早期體溫一般在37.5℃以下,重癥中暑的體溫會逐漸升高,直腸溫度大于等于41℃。
12.痙攣,四肢和全身肌肉抽搐。
13.意識障礙,出現嗜睡、譫妄或昏迷。
出現中暑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由醫生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