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熔斷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采取的暫停交易措施。熔斷機制源于1987年10月19日,當天全球股市全面暴跌,歷史上稱為黑色星期一。自那以后,許多國家陸續實行了熔斷機制以防范股市崩盤。中國的漲跌停制度本質上也是一種熔斷機制。
以下是股市熔斷的相關內容:
熔斷機制的起源
股市熔斷機制起源于1987年10月19日,當天全球股市全面暴跌,歷史上稱為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大跌508點,跌幅超過22%。1988年10月19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聯合起草了《市場失靈應急行動計劃》,實行了熔斷機制。
中國的漲跌停制度也是一種熔斷機制
中國的漲跌停制度本質上也是一種熔斷機制。如果不采用熔斷機制,可能會引發股市崩盤。目前,中國股市觸發熔斷的規則是:大盤跌幅達到5%時觸發第一次熔斷,暫停交易15分鐘;跌幅達到7%時觸發第二次熔斷,再次暫停交易15分鐘,若在跌幅達到7%的情況下交易時間還未結束,則不再觸發第三次熔斷,直接繼續交易。
美國熔斷機制的運作規則
美國熔斷機制是在1988年實施的,其運作規則如下:當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達到1,900點時,交易所將暫停交易30分鐘,當下跌幅度增加至2,350點時,交易所再次暫停交易1個小時。如果下跌幅度繼續擴大到2,900點,則交易所將暫停交易剩余時間,一天的交易就此結束。
熔斷機制的作用
熔斷機制的作用有兩點:一是避免暴漲暴跌,保護投資者利益;二是保護市場穩定,防止因極端波動而引發連鎖反應,進而導致股市崩盤。
股市熔斷是一種股市保護機制,在目前的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能夠有效控制股市風險。對于中國在引入熔斷機制后出現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加強市場宏觀調控等措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實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