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公司治理結構的漏洞
根據《萬科公司章程》,萬科董事由股東提名,股東可以隨時更換董事,導致公司創始人喪失了對公司大部分董事的提名權。
需要一家國企大股東
萬科創始人王石在媒體前多次用“門口的野蠻人”形容姚振華,并表示不歡迎寶能系的入股。王石深刻意識到萬科需要一家國企大股東來防止“野蠻人”爭奪控制權的情況。
資本趨利性
爭奪萬科控制權的情況說明萬科的發展前景向好,也肯定了萬科管理層的能力。資本是趨利性的,它們尋求利益最大化。
姚振華的入股
姚振華因2016年舉牌收購深萬科而名聲大噪,被王石稱為“門外的野蠻人”。姚振華最終套現589億后離開萬科。
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在于股東、高管和員工三者之間的關系。股東在最上層,他們的權力最大,做股東的人越多,就越難防止“野蠻人”的入侵。
寶能系和安邦系的入股
寶能系持股超過20%,超過了原本的第一大股東華潤。安邦系也一舉超過劉元生,成為萬科的第三大股東。面對這些“野蠻人”,萬科面臨著復雜的局勢。
認識到“野蠻人”的存在
萬科總裁郁亮在一場例會上警告員工,“門口的野蠻人”還在。這句話成為現實,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次購買萬科股份,加劇了局勢。
著重守護品牌和信用
萬科創始人王石宣稱守護好萬科的品牌和信用,迎接最大的挑戰。他認識到防止“野蠻人”的入侵是守護品牌和信用的關鍵。
王石的經驗教訓
1994年,王石被君安伏擊過,差點失去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控制。這一次,他宣稱守護好萬科的品牌和信用,迎接最大的挑戰。
萬科如何防止“野蠻人”是一個關鍵問題。公司應該加強治理結構,引入國企大股東,提升股東之間的利益一致性。此外,公司創始人和高管團隊應該高度警覺,增強對風險的認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確保公司的穩定發展。品牌和信用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堅守好,同時引入合適的戰略伙伴來共同守護。最重要的是,公司應該以成熟和穩定的治理結構為基礎,充分發揮公司內外部力量的優勢,迎接各種挑戰,并保持持續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