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為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病,是目前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是指由于關節軟骨的蛻變引起的關節增生,表現為骨刺或者骨質增生,其高發人群為老年人,是因為老年人各個器官的退化速度比生成速度快,處于一種負代謝的狀態,臨床上有些年輕女性也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于肌肉無力是患此病的原因。
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經常感覺很難站起來,很難在樓梯上進行移動,臨床上可見股四頭肌萎縮,但膝關節厚,關節活動輕度或嚴重受限,往往無法正常彎曲和伸展,嚴重的患者有明顯的膝內翻或外翻畸形。但是就是因為有很多人對這種疾病不是很了解,從而耽誤治療。下面一起了解下,什么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指由于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疾患,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骨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又稱為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等,中醫稱為膝痹病。
導致膝關節炎的病因有,長期負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慢性勞損
經常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后環節處于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松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遺傳因素
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好發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多見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