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指的是企業所得稅,是收入減去成本費用的利潤總額,在經過納稅調整后的金額。小編將介紹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以及具體的實例。
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調整的涉及事項包括但不限于捐贈支出、無形資產、研究開發費用等。
企業應納所得額是指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基礎,其中利潤總額=實際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小微企業的所得稅率為20%,滿足一定條件可以享受減半率或者減按一定比例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
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小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業人數和稅收指標有具體要求,如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等。
小微企業可以享受減半稅率或者減按一定比例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優惠政策。如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由于不同地區的具體政策有所不同,建議前往當地稅務部門了解詳情。
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實例計算
假設小微企業的年利潤總額為300萬元,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計算它的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0-0=300萬元
因為它是小微企業,可以按照優惠政策計算所得稅:前10萬元按照減半率(10*20%*50%),后面的則按照20%的稅率計算(290*20%)。所得稅=10萬元*5%+290萬元*20%=63萬元。
實際上,小微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僅有17%,非常低。
小微企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納稅方面也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詳細了解小微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等信息,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