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992年的5月21日,那是上海證券交所成立的第3個年頭。那天上海股市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天。在經過延中實業(現在是 ST方科)自由交易的試點后,1992年5月21日,上海證卷交易所放開了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價格限制,并實行T+0交易規則,引發股市暴漲。當天,上證綜合指數從前收盤617點瞬間高開并收盤于1266點,一天之內上漲149%。從這一刻起,上海股市開始了新的篇章,吹響了中國股市的崛起和發展的號角。
"老八股":上海證交所開業初期的掛牌股票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后,當時只有8只掛牌股票,被稱為"老八股"。這些股票涵蓋了銀行、輕工、機械制造、化工、電力、房地產、紡織等行業。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限制,股指從05點開始,并經歷了2年半的持續上漲,最終在取消漲跌停板后達到了巔峰。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正式運行。這兩個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股票市場的正式運作開始。在此之后,中國股票市場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股票市場之一。
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監會成立。這兩個機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負責制定證券市場政策和規則,而中國證監會負責監督和管理證券市場的運作。
第一次熊市和價值回歸
1992年5月至11月期間,是中國股票市場發展歷程中的第一次熊市。股指從1429點下降至386點,市場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回落。在沖動過后,市場開始逐漸回歸價值投資的理念,投資者開始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價值。
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和B股市場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股票交易所。1992年2月21日,世界上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中國南玻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B股市場是面向外資開放的市場,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參與中國股市的機會。
1992年是中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一年放開了價格限制,并實行了T+0交易規則,引發了股市的暴漲。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中國股票市場邁開了發展的步伐。在后續的發展中,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成立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B股市場的開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這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構成了中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基礎,并為未來持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