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股災時主力怎么操作?
在股災時期,主力資金通常會采取一系列操作來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下面將從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主力資金在股災時期的操作策略。
外資操控:外資通過操控某個個股或板塊來打壓創(chuàng)業(yè)板等市場。外資在股災時期會不斷賣出股票,如外資在3月份就持續(xù)賣出寧德時代超過了60億。這種操作會造成市場恐慌情緒,加劇股災的發(fā)展。
快熊反彈:主力資金通常會以少量籌碼迅速將股價打壓下來,然后再以較低的價格繼續(xù)建倉,形成一波或幾波牛長熊短的K線形態(tài)。當短線上攻超過15%時,往往會出現(xiàn)超跌反彈的行情。敏銳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把握暴跌前主力尚未離場的、因情緒產(chǎn)生錯殺的股票來獲利。
機構抱團:在股災時期,機構通常會集中在科技、消費和醫(yī)藥板塊進行抱團操作,因為這些板塊具有較好的前景和上漲空間。然而,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說,這些板塊可能正處于殺估值階段,需要保持謹慎。
左側賣出和右側賣出:根據(jù)主力出貨的時機,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左側賣出是指主力在股價上漲之前就開始出貨,右側賣出是指主力在股價上漲之后才出貨。根據(jù)量價分析的賣出前提,可以觀察量價背離現(xiàn)象,包括有量背離和無量背離。
實際盈利與浮盈差距:股災時期,主力資金通常會面臨巨大的市值波動。例如,當股價在10元的時候,主力資金的浮盈可能是6000萬,但是實際拋售后的盈利只有2200萬。這說明市值的高低并不一定決定最終的盈利。
短線個股博弈:在股災時期,主板市場往往存在獨立走勢的個股,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析這些個股的走勢和機會來進行短線投資。例如,金發(fā)拉比、藍新高科、惠發(fā)食品等個股在近期表現(xiàn)較好,可能會挑戰(zhàn)近期的高度。
表面原因和真正原因分析:股災時期,市場會出現(xiàn)大跌的表面原因,如蘋果發(fā)布會導致股價大跌。然而,這些表面原因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導火索,主力資金往往希望股價下跌,以便進行低位吸納。投資者需要對市場的表面原因和真正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總結
在股災時期,主力資金通常會采取外資操控、快熊反彈、機構抱團、左右側賣出、個股博弈等一系列操作策略來進行投資。投資者可以通過研究量價背離、主力出貨時機等指標來分析主力資金的操作動向,并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同時,投資者需要注意市場的表面原因和真正原因之間的差異,以避免盲目跟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