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白酒五十毫升,盛在小碗內,打入雞蛋一個,把白酒點燃,待酒燒干,雞蛋熟后,于早晨空腹吃一次,輕者一到兩次可顯效。重者,四至五次可愈。二,生豬肚一個,老生姜十五克切片,將老生姜裝入豬肚內,燉熟或蒸熟,分兩到三次吃完。三,小茴香、橘核各等份,炒后研為細末混勻,然后每次胃痛的時候或早晚飯前,取五克溫開水沖服。四,小茴香、干姜、木香各五克,甘草六克。水煎服,每日一劑。五,砂仁、生姜、半夏、黨參、神曲各三克,大棗三枚。水煎服,每日一劑。胃寒病人可以使用中醫治療的方法緩解癥狀,針灸、拔罐都有效。胃寒的主要病因與飲食習慣有關,如飲食不節,嗜食生冷等等。經常冷熱食物一起吃,吃飯不按時或者饑飽不均,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寒。再加上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造成脾胃病發病率越來越高。胃寒的癥狀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感寒食冷品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癥狀減輕。
改善胃寒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艾灸、推拿以及其他治療方法等。
1.藥物治療:寒邪犯胃(寒邪侵犯胃臟)所致的胃寒,遵醫囑選擇良附丸或者正氣天香散等;胃氣虛寒(胃臟虛弱寒冷)所致,建議遵醫囑小建中湯或者黃芪建中湯等;建議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用藥,要確保用藥安全。
2.艾灸:通過艾灸的方法對經絡穴位產生溫熱性刺激,可以起到溫胃散寒(溫暖胃臟消散寒邪)、行氣通絡(促進氣運行而疏通經絡)的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伴隨其他癥狀者,需要由中醫科醫生進行辨證配穴。
3.推拿:主要沿胃經和脾經的循行進行按摩。可點按中脘、足三里、關元、命門、神闕等穴位,起到改善胃寒癥狀的目的。建議由專業人士進行操作。
4.其他:例如拔罐、刮痧等療法對改善胃寒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需要由中醫科醫生進行治療,要確保治療安全。
建議治療期間要保持清淡飲食,加強保暖護理,規律作息等,如有身體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咨詢醫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