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把脈可以根據脈象的浮沉表里、脈搏的頻率進行病情的評估以及體質的判斷;可以判斷出患者的陰陽寒熱虛實,氣血狀況和病癥所在部位等等,把脈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診斷疾病還需要綜合個人的體質情況,結合病史,進行病情的判斷。
人們對于中醫看病,印象最深的便是把脈了,大部分中醫,也確實是病人一來就先將“脈診”作為第一首選的診斷方法,但是很多人真的會有所懷疑,把下脈就能看出什么病了嗎?其實,中醫把脈確實能看出一些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癥狀,都是通過把脈可以看出來的,那中醫把脈能看出什么病呢?
1.浮脈:手指輕按,就感到脈在表面,這種情況一般是怕冷,發熱,頭痛,肩酸全身不舒服,鼻塞,流涕,四肢關節酸痛。
2.沉脈:輕按不明顯,重按才感覺,這種脈一般表現為煩躁、發熱口渴、胸悶、嘔吐脅痛、腹痛、便秘或瀉泄、舌苔膩。
3.緊脈:數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4.遲脈:脈博慢,這種脈多表現為面色蒼白,惡寒,吃涼性食物腸鳴響,脘腹痛與到熱食物會減輕,大便溏簿,小便清長四肢冰涼,舌苔白潤。
5.數脈:也就是脈搏快的意思,這種脈多表現為口干渴,身熱皮或面紅五心煩躁,眼赤眼皮活性不舒,吐黃稠痰,腹胞脹大便秘結,小便黃,唇焦齒燥,舌苔黃。
6.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兇升。
7.弦脈:輕壓按脈博硬而有力,象拉緊的弓弦上,這種脈一般為肝氣郁結在胸悶,脅痛,噯氣,胃脘脹痛,腹痛后測泄瀉或者是肝火頭暈痛,急躁易怒多吵,面紅眼赤,口苦口渴,舌苔紅帶黃。
8.滑脈:脈博流利,象珠子滑滾過去一樣,一般懷孕時常見到這種脈博。
9.細脈:脈來細小如線,這種脈多見癥見神疲乏力話少懶言,語言低微小聲,頭暈眼花,自汗,心悸,虛煩失眠,手足發麻等。
中醫把脈是有可能看出全身疾病的。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皮肉筋骨脈、經絡與臟腑息息相關,且以臟腑為中心,以經絡相通聯,外部的征象與內臟功能關系密切,因而局部病變可影響全身,內臟病變也可從神色、形態及五官、四肢、體表等各個方面反映出來。
把脈即中醫脈診,專業中醫師可以通過脈診感知動脈的搏動頻率、強度、形態等來判斷患者的陰陽、虛實、寒熱、氣血運行情況。
但中醫看病講究四診(望聞問切)合參,脈診只是切診的一部分,并不只依靠脈象,同時還需結合望診、聞診、問診了解患者的舌象、癥狀、體征等才能判斷患者的整體健康情況。
中醫把脈是有可能發現身體異常的,但是需要通過正規的中醫師把脈,后期進行針對性的檢查,明確病灶位置后進行治療。
中醫把脈是有可能看出全身疾病的。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皮肉筋骨脈、經絡與臟腑息息相關,且以臟腑為中心,以經絡相通聯,外部的征象與內臟功能關系密切,因而局部病變可影響全身,內臟病變也可從神色、形態及五官、四肢、體表等各個方面反映出來。
把脈即中醫脈診,專業中醫師可以通過脈診感知動脈的搏動頻率、強度、形態等來判斷患者的陰陽、虛實、寒熱、氣血運行情況。
但中醫看病講究四診(望聞問切)合參,脈診只是切診的一部分,并不只依靠脈象,同時還需結合望診、聞診、問診了解患者的舌象、癥狀、體征等才能判斷患者的整體健康情況。
中醫把脈是有可能發現身體異常的,但是需要通過正規的中醫師把脈,后期進行針對性的檢查,明確病灶位置后進行治療。
中醫把脈以了解病情,判斷病證。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和精氣神的整體狀況,但治療疾病仍需望聞問切四診合參?,F列舉出臨床常見的脈象,如浮脈、數脈、弦脈等。
1.浮脈:脈象特點為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浮脈反映病位在經絡肌肉等淺表部位,疾病主要為表證,如外感病癥。
2.數脈:脈象出現節率增快,一息(一次呼吸的時間)五至以上。數脈反映機體內熱邪亢盛,臨床上多表現為熱證。
3.弦脈:脈象表現出端直而長,如按琴弦,脈勢強而硬。弦脈主要出現在痰飲(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肝膽病、痛癥等疾病中。
中醫師通過切脈來輔助診治病證,如有不適,要盡快看診,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