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股災是A股市場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股災,造成該股災的原因包括政策導向、去杠桿資金、泡沫膨脹、市場恐慌等多重因素。下面將詳細介紹這些原因以及股災期間的市場情況。
政策導向
政策導向是引發2015年股災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對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回應,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經濟增長,企業負債迅速增長,這導致了市場風險積聚。
去杠桿資金
2015年的牛市主要是靠杠桿資金推動的。一旦去杠桿資金的時候,這些資金不計成本地出逃,導致市場恐慌情緒升級。
泡沫膨脹
股災之前,A股市場出現了極度迅速膨脹的泡沫。這一泡沫主要源于中央提出的互聯網+、工業0以及全民股市熱等政策,激發了投資者對于股市的熱情。然而,隨著市場風險的暴露,投資者開始拋售,導致了股災的發生。
市場恐慌
2015年的股災期間,A股市場出現了大幅度下跌,交易受限等現象。這給股民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許多投資者出于恐慌情緒選擇拋售,導致市場進一步下行。
企穩與暴跌
在股災期間,市場經歷了幾個階段。首先是企穩期,為2015年7月13日至2015年8月14日,市場暫時平息,暴跌趨勢得到緩解。然而,在政策利空消息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市場再次暴跌,時間為2015年8月18日至2015年8月26日。
投資誤區
在股災期間,許多投資者存在一些誤區,如抄底思維和存活者偏差。由于市場的連續跌停和跌幅巨大,一些投資者錯誤地認為會有反彈,并抄底買入。此外,存活者偏差是指以事件存活者為樣本來分析,忽視了那些已經破產或離場的個體,導致投資決策出現偏差。
2015年股災是由多重因素疊加效應引發的,包括政策導向、去杠桿資金、泡沫膨脹和市場恐慌等原因。雖然股災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提醒大家在投資過程中要注意風險控制,避免參與過度炒作和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