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好發于青少年,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愈。臨床表現以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皮損好發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瘡的非炎癥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又稱白頭)和閉合性(又稱黑頭)粉刺。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癥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選擇中醫藥治療時,應根據證型的不同選擇處方用藥:
1.肺經風熱證:丘疹色紅,可有膿皰或者癢痛感,患者多伴口渴喜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滑。治當疏風清肺,多選用枇杷清肺飲加減,常用藥物有枇杷葉、黃連、黃柏、桑白皮、人參、甘草等。
2.腸胃濕熱證:皮疹紅腫疼痛,可有膿皰,患者顏面及胸背部皮膚油膩,多伴口臭,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當清熱除濕解毒,多選用茵陳蒿湯加減,常用藥物有茵陳蒿、梔子、大黃等。
3.痰濕瘀滯證:皮疹顏色暗紅,多表現為結節、膿腫、囊腫、疤痕,形成竇道者病程遷延難愈,患者多伴納呆腹脹,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治當除濕化痰、活血散結,多選用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常用藥物有半夏、陳皮、白茯苓、炙甘草、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等。
治療痤瘡時,應內、外治相結合,內服湯藥的同時還可選擇一些藥物外用,如皮疹較多者可選用顛倒散茶水涂抹患處,膿腫、結節、囊腫較嚴重者可選用黃膏外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