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紫癜一般指的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原因暫時還不明確,目前認為是與人體的免疫系統有關。感染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最重要的誘因,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癥狀是出血,可有皮膚、黏膜出血,還能有內臟出血,甚至可發生腦出血危及生命。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需要個體化,根據不同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對于血小板減少不嚴重,沒有明顯出血的患者,可以不用治療,密切觀察即可。對于血小板明顯減少,皮膚黏膜出血明顯并伴內臟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大劑量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可加用丙種球蛋白,療效不佳時加用免疫抑制劑治療,還可以使用細胞因子促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11,或使用靶向藥物治療(如美羅華)。藥物效果差時,可考慮脾切除手術。
若是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般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比如治療自身免疫病及艾滋病,若是藥物引起該病,則一般要停藥,然后再依據病情加用免疫制劑;若是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則常見治療方法包括糖皮質激素以及單克隆抗體和其它免疫抑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