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制作:楊仕彥
新華社重慶2月20日電(記者張桂林、黃興、伍鯤鵬)新春之際,一派繁忙的成渝高速公路上,重慶汽車消聲器有限責任公司司機楊文斌駕駛一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從重慶駛向成都。“這輛車加氫后能跑500多公里,動力強勁,載重爬坡時不存在降擋情況。”
如今,在成渝高速廊道上,每天都有上百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疾馳。而這背后,正上演著一場氫能源開發應用帶來的降碳新場景。
2022年,我國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明確了氫能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此,各地持續推動氫能在交通、建筑、儲能等領域應用。
西部制造重鎮重慶,近年立足氫能資源與汽車產業優勢,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蓄力培育新產業增長點;同時積極布局制氫、加氫設施,持續拓展氫能應用,與四川共同打造“成渝氫走廊”。
春節前夕,走進位于重慶九龍坡區的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展廳,只見一件件關鍵技術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氫動力產品集中展示。
“氫動力系統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心臟’。我們已經實現75千瓦到190千瓦氫動力模塊量產應用,300千瓦的產品已進入車輛驗證階段,年內有望小批量生產。”公司副總經理熊小勇說,2023年公司研制的氫動力總成產品出貨量達1000多臺,位居國內前列;搭載其氫動力系統的商用車先后投放重慶、北京等10多個省市,實際總運營里程超過400萬公里。
在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從4.5噸至18噸不同規格的氫燃料商用車,一字排開。“我們今年將加快推動重型氫動力卡車研發及銷售,并將把市場拓展至長江經濟帶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公司氫能源營銷總監曾柯表示,迄今慶鈴汽車累計銷售500余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降碳效應加快顯現。
一批制氫、加氫設施也加快在成渝地區布局。2023年12月,西南地區最大的車用氫氣供氫中心——3000標準立方米/小時氫燃料電池供氫加氫項目,在重慶長壽區建成投運。“每日可滿足260輛氫燃料物流重卡用氫需求,預計每年可助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萬噸。”中國石化銷售重慶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劉華斌說。
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一頭連著降碳減污,一頭連著產業發展。為此,我國加快推進公交車、物流車等示范運營。截至2023年底,重慶已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6輛。根據“成渝氫走廊”發展規劃,兩地2025年前將累計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電池物流車。
業內認為,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等在大載重、長續航、高強度場景加快應用普及,將不斷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減污降碳,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視頻記者:趙小帥 楊仕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