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內幕交易、重罰造假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嚴管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近期,監管層一系列措施直擊資本市場“頑疾”。令人欣慰的是,“利劍出鞘”得到了市場的積極響應。為了讓投資者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強監管、嚴監管勢在必行。嚴字當先、敢于亮劍,才能形成“不敢違規”的有力震懾。
行穩致遠是證券市場參與各方的共同期待,特別是在經歷去年股市的大幅波動之后,修復A股生態成為當務之急。縱觀中國證監會最近兩個月來的諸多監管舉措,無不捏準“七寸”、打在市場的“頑疾”之上。
“利劍出鞘”亮鋒芒——欺詐發行,IPO撤單也要嚴查。近日,中國證監會對已經撤單的上海思爾芯技術欺詐發行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思爾芯及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1650萬元。思爾芯欺詐發行案,也是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發行人在提交申報材料后、未獲注冊前,中國證監會查辦的首例欺詐發行案件。這一處罰釋放對IPO強監管的信號,實行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在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的同時,審核把關和法治約束也將更加嚴格。
“鐵拳重錘”擊要害——財務造假,中介機構不能幸免。今年中國證監會的“1號罰單”顯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被罰沒1783萬元。盡管瑞華所及其責任人提出了9條申辯理由,意圖尋求免于行政處罰,但經過中國證監會詳盡復核后,這些申辯一一被駁回。
財務造假是資本市場“毒瘤”。要想剜除這顆“毒瘤”,既要讓造假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也要讓不勤勉盡責的中介機構被市場淘汰。正如中國證監會稽查局局長李明所言,中國證監會對從事保薦承銷、審計會計、法律、評級等證券服務的中介機構進行“一案雙查”,警示資本市場“看門人”提高執業質量。
“警鐘長鳴”強震懾——內幕交易、從業人員炒股迎來集中整治。近期,監管火力瞄準“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紅線,一天發布了十余張罰單。中國證監會組織稽查執法、日常監管力量集中查辦了招商證券多名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等違法違規行為,共對63人作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沒8173萬元。此外,多地證監局開出數張對內幕交易的罰單,彰顯監管部門對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證券違法活動“零容忍”的決心和態度。
一系列監管重拳背后,凸顯的是監管層整肅凈化市場環境的堅決態度。一系列的“零容忍”執法意味著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市場也在期待,隨著監管能力水平提升,監管方法不斷改進,多部門聯動逐漸緊密,強監管下真正形成“不敢違、不能違和不想違”的、健康規范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