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外測量包括髂棘間徑、髂嵴間徑、骶恥外徑和坐骨結節間徑。有證據表明髂棘間徑、髂嵴間徑、骶恥外徑不能預測產時頭盆不稱,無須常規測量,目前臨床上基本不測量。
(1)髂棘間徑(IS):孕婦伸腿仰臥于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并記錄數據。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IC):孕婦伸腿仰臥于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并記錄數據。正常值為25~28cm。
(3)骶恥外徑(EC):孕婦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呈仰臥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測量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后矢狀徑:不常規測量,在出口橫徑偏小時測量。孕婦取膝胸或左側臥位;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并涂潤滑油后,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作找到骶尾關節后予以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后矢狀徑。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呈仰臥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于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于恥骨降支上面,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并記錄。正常值為90°。
去醫院測量骨盆:有以下分為:①髂棘間徑:兩側髂前上棘外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 23-26cm ;②髂嵴間徑,兩側髂嵴外緣間最寬的距離,正常值為 25-28cm ;③骶恥外徑,第五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 18-20cm ;④坐骨結節間徑,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 8.5-9.5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