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是酸澀而溫的性質,山萸肉藥物歸肝經、腎經,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同時山萸肉澀精而固脫。
首先有補益肝腎之用,用于肝腎不足導致的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的現象。同時也治療陽痿、遺精,因為有固澀的作用,所以對遺精、遺尿、尿頻,有固脫的作用。
再有可以治療崩漏、帶下、大汗的虛脫,都有收澀固脫的效果。
另外有治療內熱的功效,消渴也就是糖尿病,有一定的功效。山萸肉主心下的邪氣,有溫中、誅寒除痹的作用,補腎氣,而且有添精髓、療耳鳴的功用。
山萸肉的功效與作用為補益肝腎、澀精縮尿、固經止血、斂汗固脫。
山萸肉即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后,及時除去果核,干燥。其味酸、澀,性微溫,入肝、腎經。
一、功效與臨床應用
1.補益肝腎:山茱萸為平補肝腎常用的重要藥物,多用于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及陽痿不舉。
例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者,可配伍熟地黃、山藥等藥物;腎陽不足之腰膝冷痛者,可配伍附子、肉桂、熟地黃等藥物;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不舉者,可配伍附子、肉桂、鹿角膠等藥物。
2.澀精縮尿:用于遺精滑精及遺尿尿頻。如腎陽不足,下元不固之遺精、滑精、腰酸者,可配伍補骨脂、當歸等藥物;腎失封藏,真陰虧損致遺精、夢遺者,可配伍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藥物;腎虛、心脾不足致遺尿者,可配伍黃芪、桑螵蛸等藥物。
3.固經止血:用于崩漏下血及月經過多。如肝腎不足,沖任虧損而致崩漏下血或月經過多者,可配伍熟地黃、當歸、白芍等藥物;脾氣虛弱,沖任不固致漏下不止者,可配伍黃芪、白術、龍骨等藥物。
4.斂汗固脫:可用于久病元氣虛脫或大汗、誤汗之大汗淋漓、肢冷、脈微欲絕者,常配伍人參、附子、龍骨等藥物。
二、禁忌證
本品溫補收斂,故素體濕熱、小便淋澀及命門火熾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