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實際上是位于英國的“海外政府信托契約”,成立于1943年。但是,證券投資基金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卻有很多的前輩和里程碑事件,小編將為你一一介紹。
封閉式投資信托基金誕生
封閉式投資信托基金是證券投資基金的前身,誕生于1868年的英國“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這一基金由英國政府為貧困的海外和殖民地地區籌資而建立。同時,這一基金也吸引了英國貴族、大商人和富裕家庭的關注。封閉式基金的機制為,基金管理人集中收集資金,購買股票和其他投資產品,持有期通常十年以上,結束后返還投資者資金。封閉式基金通常規定不可以在基金存續期結束前贖回份額。
開放式基金雛形出現
1904年德國銀行家格哈德(Ludwig von Gericke)創立了一種名為Kapitalanlagegesellschaft(KAG)的全新投資公司。這種公司不同于傳統封閉式基金,它的機制為一旦有投資者請求贖回,基金公司就會出售相應的資產以滿足投資者的贖回請求。盡管這一機制因為過于創新而備受質疑,但這也是開放式基金的雛形。而且,這種機制也成為了之后開放式基金的標準模式。
美國的開放式基金
1924年,美國的馬薩諸塞投資信托基金是世界上第一只開放式基金。這一基金由200多位哈佛大學教授出資5萬美元在波士頓設立,跨足了開放式基金的第一步。馬薩諸塞基金的機制為每天公布凈資產值,指示投資者可以隨時以該凈資產值贖回份額。這一機制因為方便投資者買賣和控制投資團隊的風險管理備受理解。
英國的開放式基金
英國的第一只開放式基金出現在1931年,而開放式基金真正得到大規模普及則要等到1960年代。20世紀70年代,隨著英國經濟衰退,開放式基金更是獲得了巨大成功。1980年,英國國會通過的金融服務法案正式承認了開放式基金并規范了其運作。
中國的開放式基金
2001年9月11日,中國的第一只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基金正式發行。這一歷史事件標志著證券投資基金的進一步發展。發行后的華安創新基金規模有限,但其成功讓人看到了中國市場對基金的巨大需求。從此,中國的基金市場很快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金市場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是1943年的“海外政府信托契約”,但證券投資基金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則有很多的前輩和里程碑事件,它們共同構筑了今天的基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