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細胞性骨髓瘤是指多發性骨髓瘤,屬于漿細胞疾病,主要癥狀表現為骨痛、貧血、感染、腎衰竭等,具體臨床表現如下:
1.骨骼和其他組織器官的浸潤與破壞:
(1)骨骼破壞骨痛為常見癥狀,隨病情發展而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骶部,其次為胸廓和肢體。活動或扭傷后劇痛者有自發性骨折的可能,多發生在肋骨、鎖骨、下胸椎和上腰椎。
(2)髓外浸潤:①器官腫大如淋巴結、腎和肝脾腫大。②神經損害如胸、腰椎破壞壓迫脊髓所致截癱較常見,其次為神經根受累。③髓外骨髓瘤孤立性病變位于口腔及呼吸道等軟組織中。④漿細胞白血病。
2.單株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亂:
(1)感染如細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敗血癥。病毒感染以帶狀皰疹多見。
(2)高黏滯綜合征癥狀有頭昏、眩暈、眼花、耳鳴、手指麻木等,患者可發生意識障礙。
(3)出血傾向鼻出血、牙齦出血和皮膚紫癜多見。
(4)淀粉樣變性和雷諾現象常見舌肥大、腮腺腫大、皮膚苔蘚樣變、外周神經病變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等。如M蛋白為冷球蛋白,則引起雷諾現象。
3.腎功能損害表現有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多因脫水、感染、靜脈腎盂造影等引起。
具體癥狀和診斷可咨詢專業醫師。
骨髓瘤早期癥狀可不明顯,表現為游走的骨痛。
骨髓瘤是一種起源于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骨髓瘤,以后者多見。骨髓瘤的病理特征為骨髓漿細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BenceJones蛋白質過度增生,骨髓穿刺活檢發現大量骨髓瘤細胞是確診的依據。
骨髓瘤早期癥狀可不明顯,表現為游走的骨痛,患者會以為受涼或誤認為風濕病,早期還表現為體檢發現尿蛋白,其實是骨髓瘤早期對腎臟的損害,患者還會有乏力、面色蒼白等牙齦出血、貧血癥狀,需要到正規醫院找臨床醫師行系統檢查,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肝脾、淋巴結腫大,神經麻木,視力障礙、舌、皮膚、心臟、胃腸道等部位的淀粉樣變。
骨髓瘤臨床治療以化療和放療為主,若有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可行手術治療,目前還有新型治療即CLS生物免疫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