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問題是“為什么建倉時價差”,將參考給出的內容,提取相關內容并結合大數據進行詳細介紹。
理解建倉時的價差
建倉時的價差是指在同一市場買入或賣出某一交割月份期貨合約的同時,賣出或買入另一交割月份的同種商品期貨合約,以期望在兩個不同月份的期貨合約價差出現有利時獲得利潤。
價差計算方法
建倉時的價差計算方法是用價格較高的期貨合約減去價格較低的期貨合約。在計算平倉時的價差時,也要保持計算上的一致性,即用建倉時價格較高合約的平倉價格減去建倉時價格較低合約的平倉價格。
操作策略:賣出套利和買入套利
賣出套利:投資者賣出價格較高的合約,同時買入價格較低的合約。當價差縮小時,利用平倉可獲利。計算建倉時的價差為賣出合約價格減去買入合約價格。
買入套利:投資者購買價格較低的合約,同時賣出價格較高的合約。當價差縮小時,利用平倉可獲利。計算建倉時的價差為買入合約價格減去賣出合約價格。
基于建倉時價差的盈利條件
基于建倉時的價差,當價差縮小時才能獲利。具體條件包括:
對于賣出套利,建倉時價差為正值,即賣出合約價格較高,買入合約價格較低。只有價差縮小到建倉時價差以下才能盈利。
對于買入套利,建倉時價差為負值,即買入合約價格較低,賣出合約價格較高。只有價差擴大到建倉時價差以上才能盈利。
應用實例分析
通過實際建倉時的價差進行分析:
對于銅期貨合約,8月合約價格高于10月合約價格,屬于賣出套利策略。
對于LLDPE期貨合約,5月合約價格低于7月合約價格,同樣屬于賣出套利策略。
對于大豆期貨合約,5月合約價格高于7月合約價格,同樣屬于賣出套利策略。
建倉時的價差是進行跨期套利操作的基礎,通過買入或賣出不同交割月份的期貨合約來獲利。在選擇操作策略時,需要根據建倉時的價差情況進行判斷,只有當價差縮小時才能獲利。通過大數據對歷史價差進行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決策參考。